前言:老虎机游戏自2005年起设立“教学名师奖”,旨在表彰坚守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教龄二十年以上、师德高尚、教学成果卓著的优秀教师。老虎机游戏教学名师系列报道将聚焦六位2025年度获奖名师,全面呈现他们长期坚守教学一线、推动教育创新、奉献育人事业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
要做“医生的战友”
应建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国家临床病理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负责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临床肿瘤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诊断工作,并在肿瘤靶分子鉴定及相关分子机制、伴随诊断检测平台的研发和建立、检测策略优化、靶向及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人工智能临床病理应用等方面做了系统创新性工作。通过推动建立肿瘤分子病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体系,牵头制订专家共识及指南并进行推广,显著增强肿瘤分子检测的社会认知、促进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首届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老虎机游戏政府特殊津贴。
以德为本 初心不改
病理诊断是医学的金标准,师德是育人的金标准。应建明研究生毕业来到医院病理科,二十多年来,他在显微镜旁认真解读每一张切片,探寻真相;也在每一堂课上,把对医学的热爱和医者的使命,种进学生的心房。他对患者心怀慈悲,践行“医者仁心”的信念;对待学生,他尽心尽责,秉持“师者恒心”的担当,这份长达二十余年的坚守源自他对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锲而不舍的初心。
作为党支部书记,应建明将支部建设与科室发展深度融合,带领支部获得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他本人也被评为“四好”党员,展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风采。
近5年应建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8篇,其中22篇影响因子大于10,获发明专利6项,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荣誉虽多,他却坚持每天自己看第一张切片——“只有眼睛更锐利,内心才能更清晰”。
以能为舟 向光前行
病理医生常被称为“医生的医生”,但应建明更想成为“医生的战友”。面对分子伴随诊断标准检测技术昂贵、基层难以普及等难题,他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系统评价全自动免疫组化新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媲美传统金标准,成本却大幅下降,让更多普通患者也能用上精准诊疗。针对融合基因漏检、检测手段单一等行业痛点,他创新推出以高通量测序为核心的多技术整合策略,明显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漏诊风险。
应建明的团队还构建了多模态智慧病理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和基因变异状态。多项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肿瘤期刊,牵头撰写近20部指南共识,提出的肿瘤分子检测策略推广应用在全国各级医院,切实帮助了广大患者。
以教为灯 传递光芒
“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看见知识变成信念,信念转化成为患者的希望。”作为导师,应建明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的研究生有22人,参与指导研究生16人,其中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生大多已成为三甲医院的病理骨干。
为帮助年轻医生成长,他组织开发数字化切片教学APP,打造“随时学、即时评、远程导”智能教学平台;面向基层医师,他带领科室举办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三年来,他累计授课超过380学时,主编人卫版教材4部,所在科室连年教学绩效优秀。
作为国家临床病理科住培重点基地负责人,应建明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融合病理学科特色与智慧教学手段,构建起“分层递进、数字赋能、协同共享”的教学体系,实现从组织到分子、从影像到临床的全方位融合,显著提升培养成效。科室为每一位学员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实时记录工作量、能力发展和科研进展。
对协和广大学子的寄语
愿你们扎根协和百年沃土,矢志创新勇攀医学高峰;心怀生命敬畏,以仁心仁术不负每一个生命的信任。愿你们把今天读懂的每一个细胞,都变成照亮患者前路的光。镜下天地,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三尺讲台,托起的是未来的希望。希望你们用行动诠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医者,悬壶济世护生。
供稿:肿瘤医院、王莹莹、杨卿、马春雨